当前位置: > > >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专题会议讲话稿4篇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专题会议讲话稿4篇-ag九游会官网

时间:2023-06-16 11:05:05 浏览次数: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专题会议讲话稿篇1

  同志们: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组织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x委、x委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巩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乡村治理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根据座谈会安排,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聚焦聚集,着力接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接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始终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着力探索以组织振兴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的有效机制,抓紧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各种短板,以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建引领高质量乡村振兴和高水平乡村治理。在接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乡村治理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深入拓展农村x域化党建,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畅通农民群众参与的制度化渠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听取农民意见,激发群众共同参与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不断丰富村民自治实践,让农民群众成为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的最大参与者、最广受益者、最终评判者。

  坚持规划引领、循序渐进。加强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变化特征,综合考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以行政村或自然村、村民小组为单位制定乡村振兴规划,统筹考虑长期目标和短期任务,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坚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把中央、x委、x委部署要求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根据村情实际和各自特点,精准施策,分类实施,鼓励基层探索创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不搞大拆大建,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乡村建设发展城x化、西洋化。

  坚持用制度巩固工作成果。把制度建设作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引领乡村治理的关键手段,坚持试点探路、典型引路、经验开路,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做法经验用制度形式巩固下来,健全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领导基层治理的制度机制。

  二、落细落小,着力接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一是以党建引领组织振兴,推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乡村组织体系建设,加强乡镇党委建设,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抓好村民小组党支部建设,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严格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和群团组织建设,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培育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乡村振兴委员会等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体,延伸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手臂”。

  二是以党建引领人才振兴,持续配强班子、建强队伍。深化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探索村干部专业化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推广“缩面提标”做法经验。规范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运行,持续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力量。健全完善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监督长效机制,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持续推进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推行党员积分制、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着力建强农村党员队伍。建立x级以上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向乡镇流动工作机制,充实乡镇工作力量。建立选派干部驻村帮扶长效机制,重点向集体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等精准选派第一书记,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农民参加农业职业教育和各类技能技术培训,着力培育有影响力的乡土人才,吸引有创新力的农村能人,不断壮大乡村振兴主体队伍。

  三是以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带动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推动作用,拓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三个xxx”成果。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培育和发展党组织领导、村民广泛参与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推广“党组织 公司 合作社 农户”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农民xxx程度。持续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加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整合各级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探索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向村民小组延伸,利用村级和村民小组集体资产、资金、资源,村组联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四是以党建引领文化振兴,弘扬优秀文化、文明乡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用好村组活动场所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党员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农村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体作用,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动农村群众移风易俗,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推进禁赌禁毒,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五是以党建引领生态振兴,实现乡村美丽、生态宜居。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推动乡村绿色发展新格局,牵头制定村庄布局规划,确保合理有序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群众主体作用,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引导群众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要求,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改造等,深入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做好乡村绿化、美化、整洁化工作。加强对群众的生活能力培训、劳动技能培训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引导群众改变落后生产生活方式,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

  六是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确保乡村善治、和谐有序。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推进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或党小组长兼任村民小组长,确保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基层。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各项事务中的领导、统筹、协调功能,探索建立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支撑、群团组织为纽带、社会组织为依托的村级工作运行体系,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机制,推行村组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推动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单元制定村规民约,推广运用“群众积分评议”“积分超x”“红黑榜”等做法,引导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推进“智慧党建”建设和运用,推行农村“网格化”管理,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放到基层,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解决服务群众和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群策群力,着力接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一是压实工作责任。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工作经验,建立健全“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各级党委和xxxx要把巩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乡村治理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纳入农村基层党建示范创建内容和x(x、x)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重点项目,作为各级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开展x(x)党委组织部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乡村治理专项述职评议,压实各级党委特别是x级党委主体责任,督促乡镇党委全面落实抓村级组织建设的直接责任。

  二是强化力量整合。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聚焦破解重点难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继续落实任期内x(x)党政正职和组织部长走遍乡镇、x级党政正职和组织部长走遍行政村的要求,建立健全乡镇党委书记和班子成员包村联户制度,推动乡镇干部在村抓村。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书记和班子成员作用,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在农村的,要加大扶持帮助力度,把党支部工作联系点率先建成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乡村治理的示范点。组织动员各级挂包干部、乡村干部、驻村干部和本乡本土在外工作干部职工等力量,共同参与当地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的规划制定、组织协调、议事协商、项目实施、制度建立等工作,形成“万名干部共抓乡村振兴”格局。

  三是加强工作指导。各级xxxx要统筹有关部门工作力量,继续发挥“三个xxx”工作项目组作用,采取集中督导、随机调研、现场观摩、考察交流、抽查暗访等方式,加大对各地巩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乡村治理工作的调研指导力度。各级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把抓落实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经常深入基层一线了解情况,加强对乡镇党委、行政村党组织和村民小组党支部的工作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四是注重总结宣传。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各地用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成果,积极探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乡村治理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及时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做法经验。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宣传媒介,大力宣传推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乡村治理实践中涌现出的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农村、关心农村、支持农村的良好氛围。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专题会议讲话稿篇2

  同志们:

  乡村振兴需要强化党建引领。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发展强。国家强不强,关键看乡村;乡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百年党史昭示,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2018年底施行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乡镇党的委员会和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领导乡镇、村的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作用,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以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的“压舱石”。

  一、坚定发挥基层作用,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一)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基层党组织要推进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激发基层党建活力,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一些地方探索建立重要事权清单管理制度,比如,集体资产处理先行提议和审议、村级其他事务提议和审核、村规民约自治组织和集体组织章程制定完善,等等,在实施重要事权中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有力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

  (二)乡村振兴,组织领导是保证。村看村,户看户,农民看支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必须选强配优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实践中,基层党组织融入乡村社会、引领乡村振兴的过程,是通过服务和整合实现的。不少地方在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整合乡村社会能力上推出创新举措,进一步推动了基层党建和基层公共服务的紧密结合。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确保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乡村日常事务,有效组织和动员农民,获得村民的信任和认同,为基层治理凝聚人心和力量。

  百年党史昭示,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做好农村工作,关键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一定能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用党建夯实为乡村振兴服务的初心

  (一)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践行为群众办实事。中国共产党因人民而生、为人民而兴,也必将需人民而强、靠人民而久。人民二字重若千钧,更是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各级党组织要夯实主体责任,主动担当作为,用好集中学、个人学、研讨学等形式,创新学习方式,发挥好红色资源现场学、观看电影感悟学、颂唱红歌参与学、积极竞赛主动学等特色做法,把党走过的艰难岁月、绽放的绚丽青春、坚定的必胜决心传递给党员干部,让更多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以“乡村振兴讲堂”为抓手,锻造功夫本领。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高强的本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最终只会变形、走样。要开设乡村振兴大讲堂,总结他人先进经验,检视自身短板弱项,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贯穿始终,以辩证的眼光进行自我革命、自我鞭策、自我总结、自我提升、自我完善,把乡村干部锻造成为穿上皮鞋就是会致富的领头雁,脱下皮鞋就是懂农业的田秀才。

  (三)以“反腐警示教育”为基本,洗涤洁净肌肤。“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基层微腐败是牵动人民利益的核心问题,我们要从严管党治党、用党管党,要接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工作,用好反腐警示教育这根“教师棍”,念好“紧箍咒”、拧紧“思想阀”;持续推进“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的一体化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四)以“保障物质条件”为激励,打造人才队伍。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中的核心环节,没有人才的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必然搁浅。我们要保障物质条件,做好回引一批本土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带领致富;招揽一批拥有特长人才来乡创业就业助力振兴;培育一批优秀大学生,为他们提供学习平台,提高技能本领;储备一批优秀党员,为后期支部建设打牢队伍根基。通过物质保障解决好基层支部队伍无政治前途、无退休保障等难题,根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更多优秀人才来基层、爱基层、留基层、强基层。

  三、打造绿色产业,提速乡村振兴

  (一)谋划好生产和生活的关系。生产与生活两者相互交织、相互依存。我们要探索出一条自己的发展路子,如平利的“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的新发展路子,只要把生产融于生活、生活牵动生产,两者同步推进才能给人民更多归属感、获得感,才能让乡村振兴留得住人、建得更美。

  (二)分析好管理与治理的关系。进入现代化治理的时代,我们要转变思路,把管与治要相互融合,用好“三治融合”的新治理路子,以法治为保障、德治为依托、自治为特色,推进乡村治理从人民而来、到人民中去,实现乡村治理共治共建共享。

  (三)理清好输血与造血的关系。当前农村产业经济薄弱,资源变现能力差。我们要把输血的倾斜力度转化为造血的内生动力,盘活村集体经济、村合作社、村庄农场等产业发展,多为他们找方法、出政策、谋点子、解难题,把产业振兴这盘大棋下活下好。

  (四)处理好洋气与土气的关系。博采众长,既借鉴国外一些特色做法,也要总结自身特色经验,不能搞“拿来主义”,也不能“封闭僵化”,要观察时代大势、把握时代规律、总结时代经验,走出一条符合时代发展规律、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新路子。

  (五)建设好盆景与风景的关系。兴文强旅是打造绿色产业的根本之策,更是推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力路子。我们要既立足局部特色区域做响亮点,也要立足全局共谋发展,不能为造景而造景,而要为发展打造亮点,确保共同发展。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专题会议讲话稿篇3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专题会议讲话稿篇4

  同志们:

  本年度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围绕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20xx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进一步的全面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出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历史观,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下面,我结合党发展的历史,就如何切实做好推动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谈谈我的一些认识,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一、推动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历史使命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进度和质量成色。与加速推进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比,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四化”同步发展的突出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发展现代农业不能照搬国外大规模经营的模式,必须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问题,既要解决好农业问题,也要解决好农民问题。因此,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高度重视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户群体的福祉增进,加速农户的现代化转型,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政治问题。

  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他还曾引用毛泽东在延安对美国记者斯诺讲过的话,“谁赢得了农民,谁就赢得了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广大农民谋幸福,全力解决中国农民问题。新中国成立前,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没有简单照搬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所倡导的土地国有制,而是采取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使农民从政治上获得彻底解放,经济上获得自由。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恢复家庭承包经营在农业生产中的基础性地位,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载入《宪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写入党章,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实现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初步形成了引导农户走上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基本政策框架,不断加大政府对“三农”的政策支持力度和对贫弱农户的直接转移支付力度,促进普通农户的增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前所未有的浓重笔墨,强调共同富裕,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原则,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到2035年,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加速推动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对于缩小收入差距、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意义重大。

  二、推动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面临的主要挑战

  农户经营仍是现阶段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面。农户经营是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基本力量,农户能否与现代农业实现有机衔接,直接关系到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市场化进程的深化,农村中的2亿多农户群体已经严重分化,初步形成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现代化的职业农户,追求家庭效用最大化的兼业生计农户,退出农业生产领域的非农化农户,少量维持家庭简单再生产的生存型农户等四大群体。其中,集生产与消费双重属性于一身的兼业生计农户构成了当前我国农户的主体,也是推动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主要目标群体和重点任务所在。

  我国农业仍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基础设施条件薄弱。数据显示,我国耕地的灌溉面积只有45。9%,并以地表水为主,占灌溉耕地面积的近7成。近年来,为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不断加大建设高标准农田力度。到2022年,全国计划建成10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但在地块细碎化、经营分散化的农户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着国家投资缺口大、建设质量难以保障的挑战,特别是在一些丘陵地区,因基建成本高,加上农户分散经营,地块细碎,打破农户承包地的产权边界、连片平整难度大,造成一些高标准农田只修了四周外围的路与渠,被农户戏称为“镶金边工程”。因此,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必须解决分散农户生产存在的副业化、兼业化、老龄化问题。

  三、推动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

  推动广大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要从解决农户当前存在的小、散、兼、弱等共性问题为切入点,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培育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多模式的发展路径。

  (一)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技推广体系始终是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性力量。这是由农业的多功能属性,农业技术的公共物品性和外部性,以及我国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和发展阶段等多种因素所共同决定的。坚持农业科技的自立自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其成果的公共推广应用,是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调动广大农户种粮积极性,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根基所在。

  近些年来,立足于农户的生产需求,在粮食等大宗农产品领域,以专业服务公司(大户)、农机植保合作社及供销合作社为代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大力开展农业生产过程的托管服务,坚持不改变农户的独立生产经营决策主体地位,通过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集约化的现代科技和机械装备服务,促进农户生产与现代农业的直接结合,让农户直接分享到现代农业生产带来的节本增效收益。为构建起功能完备的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今后应引导各类服务组织按照农产品的作物品种,加速构建从“种子到筷子”的全产业链的服务体系,尤其应加大生产前端的良种化应用和产后的商品化处理等重点环节的社会化服务开发,以全面实现农户生产方式的现代化转型。

  (二)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从国际经验看,凡是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是农民组织化程度高的国家。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低,是我国推动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最大障碍。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农民的组织化问题,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全面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中央文件曾多次强调乡村集体经济组织要积极做好为农户提供生产、经营、技术等方面的统一服务,解决农户一家一户解决不了、解决不好、解决了不合算的问题。但集体的统一经营服务较长一段时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2018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的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随着土地二轮承包期即将到期,在继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前提下,应不断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促进农户的承包地流转和完善全程化的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上共同发力。在城镇化速度较快的地区,应引导和鼓励农户向家庭农场、专业服务大户、农民生产合作社等流转承包地,促进土地的连片经营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壮大种田能手为主体的家庭农场队伍,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耕地质量和资源利用率改善的同时,培育一支现代化的职业农民队伍,不断筑牢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对于经营承包地意愿较强的农户,应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速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发展土地(社区)股份合作社和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服务平台,与各类现代化专业服务组织和市场终端商对接,实现兼业农户走上服务规模化的适度规模经营道路,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现代化。顺应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发展大趋势,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进城落户农民的后顾之忧,引导进城落户的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防止耕地被撂荒或细碎化。同时,应高度重视对农户的综合培训,特别是增强农户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升广大农户的人力资本水平,转变农户的传统观念,全面推动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推荐访问: 党建

网站地图